极简学习法:精准输入-深度消化-多元输出
学习一切知识,都可以遵循【精准输入-深度消化-多元输出】这三个步骤
简介
- 书名:《极简学习法》
- 作者:廖恒
- 出版时间:2022-4-10
- ISBN:9787559659385
- 豆瓣链接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5856498/
- 豆瓣评分:7.3⭐
优势
- 极简闭环:学习一切知识,都可以遵循【精准输入-深度消化-多元输出】这三个步骤
- 追求精准:从目标倒推输入内容
- 直击本质:选择最本质的东西去学习。
- 举一反三,知识迁移
- 麦肯锡的“MECE”原则,英文全称是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,中文意思是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。也就是说,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,要做到不重叠、不遗漏的分类。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论
1 精准输入
- 倒推思维,学习“决定结果的知识”。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,推演实现目标的过程,制定可实现的计划
- eg TED 演讲者分享了一个方法:在年初写"年终总结":今年我完成了 xx 目标,我完成这个目标做的具体步骤,如果写不出来步骤,说明这是无法实现的计划。
- SMART 法则:
- Specific 具体的
- Measurable 可量化的
- Attainable 可达到的
- Relevant 有相关性的(目标之间)
- Time-bound 有时限的
- 紧盯目标,拒绝借口
- 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
- 考试学习:把握考纲、教材,将其所有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,最好自己可以画出思维导图
- 从一而终,长期、系统性、持续性学习
- 追求本质:学基石之作
- 财经作家欧盛在一篇文章中谈道:“任何复杂事物的背后,都有简洁的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说明的规律。这些规律,便是本质。”
-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:“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。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,不能被省略和删除,也不能被违反。”
- 牛顿只用了三大定律,就解释了日月星辰的旋转、潮汐涨落现象以及各类力学现象;欧几里得只用了几条定理,就解释了万千形状的组合。
- 学基石之作:比如,
- 你要学经济学,就可以直接看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;
- 你要学营销,就可以看“营销教父”菲利普·科特勒的《营销管理》;
- 你要学习管理,最好先看管理学泰斗彼得·德鲁克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。
- 还有一些基石之作,是某一篇开创这一领域的论文,例如,“信息论之父”香农在 1948 年 10 月发表于《贝尔系统技术杂志》上的论文:“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”(《通信的数学理论》),就是现代信息论的开端,自此开创了信息论这门伟大的学科。即使几十年过去了,信息论这一领域的研究,核心还是基于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理论进行展开的。
- 新知输入,做好"夹心饼":当你学完后,要记得及时复习,这样效果才会更佳,一方面是消灭“假明白”,另一方面是防止遗忘,加深理解。
2 深度消化,彻底搞懂知识
- 培养钝感力:正确处理学习的挫败感
-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一本书叫《钝感力》,在这本书中,他提出了“钝感力”这个词。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,“钝感力”可直译为“迟钝的力量”,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,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,它是“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”。
- 其实,成功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,那就是拥有很强的“钝感力”。他们一方面很自信,相信自己可以;但更重要的另一面,他们不在意追求自己目标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打击,哪怕头破血流也要死磕到底。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话: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"
- 和“逃避式学习”恰恰相反,这是“不达目的不罢休式的学习”
- 无条件自信:破除“畏难情绪”,你就能学懂一切
- 我接触的每一个顶级学霸原本都有自己的偏科,有些弱在语文,有些弱在数学,有的弱在其他科目。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,很多学霸对自己擅长的科目,并没有什么学习方法,可以说就是有天赋,不用怎么学就能拿高分。这就是他们的优势科目。所以,他们在学习的时候,会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自己的弱势科目上,最终通过自己的各种办法,把弱势科目的成绩提上来。因此,顶级学霸通常是对自己的弱势科目有学习方法,因为这是他们花了心思,想了办法,最终把成绩提上来的科目。对这些科目的学习,他们是非常有心得的。所以,如果你想求得好的语文、英语的学习方法,你可以去向一个考上清华的理科生请教,他的方法,可能对你来说更有帮助。
- 学霸是哪科不行学哪科,学渣是哪科不行就哪科不学;学霸是瞄着偏科上,学渣是躲着偏科走。学习成绩差的人之所以不愿学偏科,是因为心中对偏科存有恐惧,从骨子里面接受了自己就是学不好某一科的现实,认定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学好了。或者是想学好,但是觉得自己实在是差得太多,觉得完全无从下手,不可能赶上来了。人一旦被“畏难情绪”左右,就会干脆选择放弃。
- 精准自查,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
- 承认自己的错误,可谓是人最难做到的事之一。很多学习能力差的人,并不是真的学习能力差,而是他们不能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,选择了掩耳盗铃,从而失去了真正学好的机会。
- 方法 1.源头自查:用清单自测,列出要学的东西,看自己都学会了吗?
- 方法 2.结果自查:按输出物自查,分析考卷、错题、作品
- 方法 3.他人帮测:找高手帮助诊断,找学员尝试教授自己的知识
- 真正拿下,彻底学懂一切
- 72 小时之内开始做
- 理财畅销书《小狗钱钱》一书中,讲到了做事的“72 小时法则”。书中说:“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你必须在 72 小时之内真正开始行动,否则你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做了。”
- 把已知应用到未知,找知识连接: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相通的,当你自查出没有学明白的部分时,你就可以问自己,这部分知识和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有关,是否可以用到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上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,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,而且很多事物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,当你用已知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时,你就能很快找到突破口,后面的事情,就变得简单了。
- 从哪里开始不重要,开始本身才重要
- 72 小时之内开始做
- 深度专注,一次攻克一个难点
- 1.要主动探索,而不是被动接受,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
- 2.沉下心来,排除一切干扰:每个人在学习时的干扰源是不一样的。你要学会主动屏蔽这些干扰源。具体而言,我认为有“物理隔绝和琐事隔绝”这两种方法。
- 物理隔绝: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干扰源隔开。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个喜欢在酒店的房间里工作的朋友,采用的就是空间隔绝;作家郝景芳早起写作采用的就是时间隔绝。
- 琐事隔绝: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,这里我专门提出来。当你要深度专注学习时,那些影响你精力的但又必须要做的琐事,要么让别人帮你做,要么你就干脆不管,比如你担心手机干扰你,干脆把手机放得离你远远的。
- 3.集中发力,一次解决一个问题:你专注去攻克一个问题时,你能学得深,想得多,学得透
3 多元输出,学以致用
- 表达型输出,费曼学习法的三种应用
- 讲给不懂得人听,试图教会他
- 讲给自己听,先讲 录下来 自己再听
- 写给自己看,比语言表述更缜密
- 解题型输出,高效刷题:
- 刷超出自己舒适区一些范围的题目,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,
- 专题刷题:复习知识-一刷-总结规律-二刷
- 考试输出,科学抢分
- 尝试了解出题人思维:越是大型的考试 出题标准越严格 出题人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出题,看到一道题要知道这道题想考你什么知识点
- 仔细分析参考答案的结构思路、得分点、学科术语,找出规律,总结答题模板
- 现实应用,33 原则
- 学会知识后,至少用 3 次
- 抓住本质,举一反三:将知识迁移到其他的 3 个知识点
- 刻意练习
- 刻意练习的三个关键要点:目标、突破、反馈:首先确定你想要通过练习达到的目标,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,并有导师或教练对你的表现给予反馈,一步步精进,最终达成目标
- 一、有目标的练习:首先要有明确的练习目标,就是你在练习时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。树立明确的目标,能有效地指导你的练习,也能帮你一步步拆解自己的练习步骤,让你的练习可以落地并最终实现。
- 二、一点点突破能力边界:如果你想让自己在数学考试中考满分,就需要做一些高难度的试题,而不是一直待在舒适区,仅仅去做那些简单的数学题,那样你的数学水平永远都不会提高。
- 三、练习过程中要有反馈。
- 进入“突破 → 练习 → 反馈 → 改进 → 练习”这样的循环中,不断精进自己,最终做到对一件事情的精通。
改变学习状态
- 找到源动力,爱上学习:用自己的梦想倒推定计划、梦想可视化 随时提醒自己目标、自我奖励
- 不要迷恋自律,养成习惯更重要:任何人的自律都有有限性,养成习惯 利用身体本能 让习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才更长久可靠。
- 拒绝拖延:谁都会拖延,不要加大心理压力;用一个小仪式开启任务;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例子,先难后易
上次更新: